发布日期:2022-03-15 | 来源:小编 | 阅读量:
近日有医美行业内部人士向中国之声反应很多医美机构的产品价格虚高,往往是成本的十倍以上,甚至有机构雇佣数百名医托拉拢顾客,最多能拿到的返点占到消费者支付总价款的九成。总台央广记者就此展开深入调查,应采访对象的要求,部分录音做了技术处理,我们来听记者的调查报道。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意愿通过医美手术,让自己变得更美,而大部分消费者对医美行业却了解不多,有些专门的医托就是钻了这个空子,他会非常热心的向你介绍医美机构,甚至像朋友似的帮你砍价打折,其真实身份就是医美机构的渠道代理商,目的是哄骗你花钱,他得回扣。
业内从业者佟女士(化名)告诉记者,一家渠道医美机构通常会有好几支医托团队,人数多达数百上千。
佟女士(化名)透露医美机构大概分两种经营模式,直客医院和渠道医院。直客医院是顾客自己直接选择医美机构的经营模式,靠广告吸引顾客,而渠道医院很少做广告,靠的是渠道,说白了就是医托。
“渠道医院的话,没有这种广告效应的,几乎没有自来客,所有的客人都是需要靠你下面这些团队里面的人和跟你那个合作的合作商,他来给你带客人过来进行消费,那么你就必须要返一部分钱给他们,而且这个返的钱必须是大额的,如果你把那钱很少,是没有人跟你合作的。”
医美项目分很多种,仅仅做的眼综合手术或者鼻综合手术,价格少则两三万,高则十几万。但客户并不知道自己为了变美而掏出去的这些钱,很可能最后花在自己身上的只有一小部分,绝大部分都被医托拿走了。记者调查采访中,接触了多家医美机构,武汉的一家医美机构负责人表示,除去医院成本,可以给医托六成回扣,拉来客户越多返点越高。
“做好的话其实就是说你55嘛,这是有的人因为初次合作,不知道他到底资源怎么样的,就不可能说你一个月做一单,或者几个月做一单,然后我就给这么高的点位给你,这绝对也是要看自己的实力的。”
这位负责人还给刚入行的医托支招,所谓薄利多销,要学会让利来促成客户做项目。
记者暗访中,另外一家医美机构的负责人也爽快的说,初次合作可以给医托回扣到利润的60%。
“这个是我们医院的一个低价表,你按照底价表里面的会员价,就是你谈的价格成交价格不低于上面的会员价都是有提成的,你是可以提60%的。”
单女士(化名)从事医美行业20多年,据她了解只要医托能给医院不断带来客户,70%的返点很常见。甚至90%也不是不可能。
“你比方说,我现在一下子给他介绍20个客人,我现在返点要到9,他能不给你吗?那分成是要把原材料刨去以后,不可能人家承担,像我是同行的话他就不敢给低,因为我的客源是存在的,随时我都可以给他送我过去,这样的一个合作,就跟你开一个大饭店,你去进货批发市场去,那他给你的折扣肯定比那小商小贩给的折扣要大的多。”
如此惊人的回扣比例,医美机构当然不可能做赔钱买卖,最终掏腰包的都是消费者。记者看到了多家医美机构的价目表和底价单,两相对比,差价巨大。一项名称叫做**假体隆胸的医美手术,武汉几家机构对顾客的报价大概在8万元人民币,位于北京朝阳区的某大型医疗美容医院团购价格是56800元,这还不包括体检,全麻和住院等杂费,如果加上内窥镜手术,大概一共报价7万元。而记者拿到的底价单显示,这一手术的成本是16800元,医美业内的童女士告诉记者,全国的各个机构成本价都差不多。
“拿**假体隆胸工厂供出来的价格给我们就是16800,你就最简单理解就是出厂价,主要是涉及到假体成本,它的出厂价大概都是差不多的。”
另一项名称是韩式小翘鼻手术项目的价格,材料采用国产硅胶和耳软骨垫鼻尖。武汉的各家医美机构对外报价最高16800元,最低1万元。而记者从医美机构拿到的底价单上仅仅是1500元,还有比较常见的做双眼皮手术的价格,武汉的市场价有4800元,6800元不等,北京国贸附近的某整形医院的价格是6198元,而上海静安区的某医疗美容机构,给出的团购价则为8000元。佟女士(化名)说,整形医院最赚钱的就是手术类的项目和抗衰类的项目。
佟女士(化名)坦诚,其实以前市场并没有这么乱,后来那些所谓工作室里打美容针的黑医生被有关部门严打后,他们转变思路去跟医院谈,我给你带客人过,来你给我多少个返点,伴随着高利润加入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你身边有那么一两个做美业圈子的人,他都会被最先进入到整形行业打针的这些人给同化掉,想想看做一个鼻子5万块钱,我今天什么都不干,我今天就把你搞定,到医院里面去,你做完鼻子我就拿25000,那我是不是比任何一个工作来的更轻松,更快呀?”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分析认为目前医美行业反映出来的问题比较多,“普通的医疗服务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但是医美这样的服务,它是为了让别人生活的更好,更开心,更美,因为知情权和选择权在医美行业的严重的弱化,比方说消费者没有办法很好的进行科学消费,没有办法很好的进行科学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谁在营销方面花的钱多,谁的营收,谁的利润就一定高。”
在唐健盛看来,这种重营销,轻服务的现象已经成为医美行业中最常见的问题,高额的渠道返利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不公平对待,
“医美行业因为他们没有纳入消法的范畴,所以在知情权和选择权方面它的保障的力度是非常少的,比方说医美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到底怎么样,我有一个好中差的比较,这个也没有,即便消费者想要去做功课,也没有正确的客观的权威的信息,可以让他进行了解,让他进行比较。所以我们觉得医美行业应该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范畴,医美行业的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必要大大加强。”
上一篇:罚款24.48万元!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保障群众就医安全
下一篇:3·15晚会曝光丨女孩打玻尿酸致脑梗!揭秘非法医美速成班。合肥:立即严查